![]() |
|
![]() |
||||||||||||||||
|
||||||||||||||||
|
|||||
人文奥运 · 寻根问 “ 礼 ” | |||||
作者:杨鹏华(… 文章来源:德音文化教育网 点击数:2216 更新时间:2007-11-21 ![]() |
|||||
礼仪规矩形成于内 2004年3月6日,作为一个读者,我以毛遂自荐的方式,参加了在信报15楼举行的“人文奥运,寻根问礼”的研讨会,在座专家学者,在礼仪理论的基础上,追本溯源,深入浅出,大饱耳福。我们是一个5000年以来,重礼守仪的民族,而如今富有了,“礼”却少见了,为什么呢?不是大众的无礼,而是大众的不知礼。 我两年前来到国内,从事有关青少年礼仪、道德、情商和财商的教育,希望通过夏令营的活动来传达守法、守信和守时观念的重要,让青少年在正规的学校的教育(IQ)之外,能够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良好道德礼仪的展现是表现在聆听、沟通、协调合作、自信、自尊、自重、分享、关怀和感激等方面(EQ),是在守法(敬礼你的国家),守信(敬礼你的承诺),守时(敬礼你的实践)。道德修养展现在外的是礼仪规矩,而礼仪规矩形成于内的是道德修养。 兹就下列常见的,常为海外人士诟病的现象,还请诸位先进先贤不吝指正: 1.在食的方面:大口嚼食,发出声响,残羹败肴吐得满桌满地,高谈阔论,吞云吐雾,判若无人。 2.在衣的方面:穿着透明,在阳光下内衣花色尽现,穿睡衣逛街,打赤膊消暑。 3.在行的方面:边走边吃,争先恐后,随地吐痰,乱抛果皮、纸屑、烟蒂;有车人士在人行道开快车,朋友开车坐后座,而搭计程车却坐前座。 4.在住的方面:上洗手间不关门,便后不冲水、不洗手,在公共厕所男士距离小便池过远,小便满地,臭气熏天。 以上我个人认为在人文奥运期间是最应立即需要改善的。 法、德、礼 骞叔(清华大学教授) 《信报》开展 “人文奥运·寻根问‘礼'”活动,引起不小的反应。但也有不少读者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出疑问:对于什么是礼?意义如何?不太了解。 礼,是一种社会规范。一般说来,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有三种主要的社会规范体系:法、德和礼。 关于 “法”和“德”,平时谈得比较多。法制和道德,二者的功用同为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社会的正常发展,而其作用的手段、性质又有不同。至于“礼”,则是反映了中国的特点。一位学者向外国学者介绍中国思想时说过:“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的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并且说,礼是“中国的核心思想”(引自邓尔麟:《钱穆与七房桥世界》)。 礼不同于法,也不同于德。相对于法, “礼是一种社会性的,而法制是一种政治性的。”(钱穆:《湖上闲思录·礼与法》)法凭借政府权力,是强制性的;礼则以道德为基础,表现于习俗,靠社会和人们的自觉和习惯来维持。在中国古代,礼存在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既是家庭和社会日常生活的准则,也是政府处理内务和外交事务的准则。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法制是基本的社会规范。但依法治国也需要礼的配合。礼使人们自觉遵守公德,彬彬有礼,使社会趋于和谐温馨。 相对于德,德是内容,礼是形式;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德是基础、灵魂,礼是德的体现、落实。有人觉得,德很抽象,不好把握。有了礼,就可以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就有了可以实际检验的具体标准。礼不只是使德得到落实,它反过来也起着培养仁德的作用;通过礼的熏陶,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所以, 礼不是小节,也不只是一些形式。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良好风气的基本准则,在礼的形式下,体现着道德的情感和要求。 对社会来说,道德建设要通过礼来落实,礼是社会风气、文明程度的标尺。对个人来说,只有德礼兼备,文质彬彬,才是有德君子。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