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公告:本网站谢绝一切广告,本网站一切免费,是公益网站,敬请同胞留言,评论,共同用爱心维护网站!   网站宗旨:为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为同胞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  [admin  2007年1月15日]        
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首页 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 风俗习惯 和谐讲堂 婚恋情趣 生活常识 民族交流 华夏大爱 民族文化 旅游指南 民族人物 民族歌谣 民族工艺 人生感悟
  [组图]《古兰经》简介         ★★★ 【字体:
《古兰经》简介
作者:baixue(z…    文章来源:baidu    点击数:2423    更新时间:2007-9-5    
古兰经
《古兰经》简介

《古兰经》是
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它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古兰”一词系阿拉伯语Quran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或“读物”。中国旧译为《古尔阿尼》、《可兰经》、《古兰真经》、《宝命真经》等。中世纪伊斯兰经注学家根据经文的表述,说它有55种名称,其中常以“克塔布”(书、读本)、“启示”、“迪克尔”(赞念)、“真理”、“光”、“智慧”等来称呼。

《古兰经》是
阿拉伯语文中首先加以记载的典籍,换言之,在《古兰经》之前,阿拉伯人并没有什么书籍,故研究阿拉伯文学史的人,必须研究《古兰经》,因为公历第六世纪和第七世纪初期,阿拉伯人的理性生活和文艺生活,都表现在《古兰经》里;在那个时期中,典雅的文章、各种的旨趣和文体,都是以《古兰经》为先导的。《古兰经》独具一种新奇美妙的文体,既不是依照韵律的,又不是以若干押韵的短节来表达一个意义的,也不是没有节奏和韵脚的散文。《古兰经》每章分为若干节,每节能表达一个独立的意义,各节互相衔接;每节终了,刚好是读者在气势上和情感上需要停顿之处。阿拉伯人是以诗歌和词章著名于世的,他们听了《古兰经》,觉得非常美妙,同时,也觉得非常新奇,因为他们所认识的各种文体中没有这样的一种文体,所以他们不得不说:《古兰经》是诗歌,或是咒语,或是卜辞。这三种东西,在当日是最能迷惑人的,他们这样说,足证《古兰经》在他们心中曾起了强有力的作用。

据载,6l0年(伊斯兰教历9月),安拉在“盖德尔”的吉祥夜晚,命令天使吉卜利勒向穆罕默德开始陆续启降《古兰经》文,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启示”中止。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神圣的语言”,是一部“永久法典”。它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是伊斯兰教法的渊源和立法的首要依据,是穆斯林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也是伊斯兰教各学科和各派别学说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古兰经》是阿拉伯有史以来第一部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典籍,其文体是一种非常绝妙的韵体文,具有独特优美的风格。

《古兰经》的基本内容

它的全部内容确立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制度,同时也反映了穆罕默德时代阿拉伯半岛希贸兹地区的社会现实和伊斯兰教传播过程中的斗争概况,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与多神教和“有经人”的论争

《古兰经》的内容中约有1/5是记述伊斯兰教同当时阿拉伯半岛上多神教徒和“有经人”(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论争和斗争的。论争的焦点是:关于安拉的独一性、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和《古兰经》是否为安拉的“启示”等问题。《古兰经》提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要求人们放弃多神崇拜,只尊独一的安拉。而
麦加多神教徒则说,他们崇拜众神或者是为了通过众神而接近安拉,或者是遵守祖辈的宗教,故将《古兰经》提出的“只拜唯一神安拉”视为“怪事”;他们认为放弃多神崇拜是背离自己祖先的异端行为,而持怀疑和反对态度。当时“有经人”虽曾用安拉一词称呼自己所信奉的最高主宰,但并不同于《古兰经》中所说的安拉。《古兰经》一再宣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即圣经中早巳预言将要降世的先知,而且强调是继承已往先知一神教传统的最后使者。但多神教徒和“有经人”都拒不承认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的地位。前者说他是一个世俗凡人,神不可能选凡人作为使者;后者则说,只有他们是安拉的“儿女”和“选民”,神的使者只能在他们中产生。《古兰经》还说,安拉曾为已往的一些先知降示过经典如《讨拉特》、《引支勒》等,阿拉伯人是一个没有经典的“文盲民众”,故为“引导”和“劝化”他们而以阿拉伯语降示了古兰;并说古兰有证实已往诸经的作用,要求人们信仰它,并遵从其中的劝告。然而,多神教徒和“有经人”则说,古兰经文是诗人或智者的言辞,是“古人的神话”,既不相信它是安拉的启示,也不相信穆罕默德这个凡人能得到安拉的启示等。围绕上述有关宗教信仰问题,穆罕默德同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论争。他用所宣布的启示驳斥反对者的论点,同时还申述并确立了伊斯兰教关于信仰安拉、经典和使者的基本思想。据记载,双方除了宗教信仰方面的论争外,还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由于宗教思想的论争贯穿于穆罕默德传教活动的整个过程,故《古兰经》着重作了记述,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其他方面的斗争情况。

(2)信仰纲领

主要是信安拉、
天使、经典、众先知和末日赏罚。

★1.信仰独一的安拉。

据《古兰经》记述,伊斯兰教出现前,麦加等地就信奉安拉为最高神灵,他们相信安拉“创造了天地”、“支配着日月”、“降了甘霖”,还“救人于危难”,故不少人以“安拉的奴仆”作名字,称为阿卜杜拉。但他们在敬奉安拉的同时,也崇拜偶像,如拉待、欧扎、麦那三女神等。说崇拜偶像是为了使他们“接近安拉”。而《古兰经》则认为安拉是绝对独一的。他既无伙伴和对手,也无子嗣,并说如果天地万物由多神共同主宰,那必将引起诸神之间的争夺,导致宇宙的毁坏。安拉是具有绝对权能的,他无求于任何东西。天地万物的创造,日月星辰的运行,昼夜的循环,风云雷雨的发生,植物的生长,人类的产生和繁衍以及人生的富贵贫贱和生死祸福等,都是安拉的意志决定的。安拉是永恒的,先于万有而存在,无始无终,一切东西都会消亡,而安拉的本体水存不灭。安拉是绝对完美的,具有超乎万物的一切完美的德性,他的高超完美是人类语言无法形容的,“任何东西都与他不相似”,由于安拉具有上述的特性,人类在这个唯一和高超的主宰面前是弱小的。故人们应诚心诚意地顺从他,敬拜他,祈求他的怜悯和思赐。

★2.信仰天仙。《古兰经》认为天仙是安拉用光创造的妙体,它们的本能就是顺从和忠实地执行安拉的命令。天仙行动神速,数量众多,各司其职。有的肩负安拉的宝座,赞颂安拉的高超;有的传达安拉的启示于众先知,并襄助先知们传教;有的记录人们的善恶言行;有的为信徒向安拉说情求饶,或在人的寿命将尽时索取其性命以及专司末日号角和管理火狱等。在《古兰经》中,特别提到一位被称作“圣灵”和“忠实的精神”的天使吉卜利勒,是专门将启示传达给先知穆罕默德的。

★3.信仰使者。《古兰经》要人们相信安拉曾在不同时代从各民族中特选作为使者或先知的人,到本民族中去劝告人们趋善避恶,信仰一神。这些使者同样是有生有死的普通人,而不同的是他们蒙安拉的指引,接受他的启示,能显示奇迹。《古兰经》中提到名字或事迹的先知有28位。其中最著名的是努哈、易卜拉欣、穆萨、尔撒和穆罕默德;而穆罕默德则是继承已往先知使命的“封印先知”,在他之后,再无先知。

★4.信仰安拉的经典。安拉既然是异常超越的,而先知却和普通人一样,因之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必须通过颁降启示来实现。《古兰经》认为,有些先知曾接受安拉的启示,其汇集被称为经典,信仰经典也就是相信它的神启性,同时要遵守其中的戒律。《古兰经》宣称这些经典的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后经都是证实前经的。但是在它之前的一些经典如“易卜拉欣的典籍”业已失传,《宰通尔》、《讨拉特》和《引支勒》因已被人“遗忘”、“隐瞒”或“篡改”,也失去原旨;而《古兰经》将受到安拉的保护,不会变更。

★5.信仰末日的报应。《古兰经》认为天地是要毁灭的,人生是有限的,今生不是人们的最终归宿,后世才是最美好、最长久的。早期的一些启示在描绘末日来临的时候,说天地万物经过大的动荡之后,尽行毁灭,然后“号角一响”,一切原来有生命的东西都将死而复生,接受审判。每个人将根据自己生前的行为得到赏罚。受赏者进入天园,受罚者进入火狱。《古兰经》还用了不少文字描述了天园的幸福和火狱的痛苦。

以上的五条信仰为《古兰经》明文加上源自圣训的信仰前定为伊斯兰教的六大信条,其中以信安拉、信后世、信先知穆罕默德和信启示《古兰经》为其教义学思想的核心。

(3)宗教义务和社会义务
《古兰经》在维护信仰独一安拉的基础上,规定了几项宗教义务:
1.属于个人对安拉的敬拜仪式,如
净仪、礼拜、斋戒朝觐
2.为缓和社会贫富对立和维护穆斯林集体利益,对财产占有者规定有一定的疏捐制度,如天课。
3.为保卫伊斯兰社会及其发展而对穆斯林集体规定的疏捐献身的兵役制度。
但是,这些义务在《古兰经》中只提出一些原则,末作出具体规定,其细则是由后来的圣训和教法加以补充而系统化的。如礼拜仪式,早期的启示只提到向安拉鞠躬、叩头,早晚的赞颂、祈祷和夜晚站立等,后来在传教的过程中逐渐把这些动作连接起来,形成名为“索拉特”的正式仪式,而礼节上的清洁条件以及面向麦加禁寺等要求,也是在先知迁到麦地那以后才规定的。至于斋戒和朝觐,是在古代宗教传统仪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宗教功修。《古兰经》肯定了这种传统,排除了其中与多神崇拜有关的内容,将其定为敬拜安拉和效法先圣的仪式。在早期的启示中,天课只作为一种个人善行而受到鼓励,后来由于穆斯林社会和武装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财力解决作战费用和迁士(622年及其以后从麦加迁往麦地那的穆斯林)的生活补给等问题,天课遂被定为穆斯林的必尽义务。《古兰经》要求信士“为安拉之道而战”的兵役制度,开始时只是穆斯林为反对暴力迫害而采取的一种自卫手段。穆罕默德迁出麦加不久,即宣布对进犯的敌人允许进行战斗的启示,接着建立武装,又宣布了“为安拉之道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并将获得巨大的报酬”等启示,鼓励参加战斗。但同时又宣布“宗教无强迫”,只要对方“停止战争”,“倾向和平”,穆斯林也要停止战争,倾向和平,而且“不要侵犯任何人”。后来随着斗争的发展,这种自卫手段逐渐转变为主动讨伐的军事行动,以实现“一切宗教全归安拉”的目的。另外,还就处理战利品和战俘问题,作出具体的规定。

(4)伦理道德
麦加时期的启示提出了孝敬双亲、主持公正、接济亲属、怜恤孤贫、释放奴隶、慷慨助人、称量公平,反对浪费和狂妄骄傲,禁止淫乱,禁止高利贷,禁止虐杀女婴和杀害他人及无故杀人等一系列伦理道德方面的主张。后来又根据新的情况提出诸如恕人、诚实、友爱、命人行善、止人做恶、加强团结以及礼貌规范等属于个人品德修养的内容,逐渐形成为调整伊斯兰社会内部关系的重要准则。

(5)教法律例
《古兰经》肯定了一些古代阿拉伯社会的习惯法和仲裁惯例,提出了如下几种法规:
1.无息借贷法‘《古兰经》在禁止高利贷后,为了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规定借债时要由债务人请人立据,如找不到代书人,可以用实物作抵押。
2.遗嘱继承法。规定死者的父母及亲属(包括子女、弟兄和姐妹)和具有结盟关系的人均有继承其财产的权利,但女子原则上只能获得男子应得分额的一半。如遗孤多,按规定递次增减遗产的分配,必须在执行死者的遗嘱偿还债务之后进行。
3.
婚姻法。伊斯兰教兴起前,阿拉伯半岛虽已实行一夫一妻,但是由于缺乏稳定的婚姻制度以及战争造成男子的相对减少和可买奴为妾等原因,一般生活较富裕的人以及部落和家族头人,大多过着多妻的生活,甚至多妻是无限的,妻子随时可遭到丈夫的虐待或遗弃。《古兰经》虽提出“男子比妇女高一级”,在作证和继承财产时,两个妇女只等于一个男子,但它又认为“男女互为对方的衣服”,在安拉的面前都是平等的,因而在婚姻问题上鼓励一夫一妻并有条件、有限制地允许多妻或纳婢作妾。另外,为了消除旧婚姻残余习俗的影响和确保以男系血统为准的夫权制,禁止同母辈、同辈、卑辈中有血统关系或有乳缘关系的妇女以及有夫之妇结婚,同时规定穆斯林不能同多神教徒婚配,以维护伊斯兰教的权益和促使多神教徒改信伊斯兰教。
4.刑律。为了维护、稳定已确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古兰经》规定杀人者要抵命;对叛教后又反抗安拉和使者以及进行破坏者,将如同对强盗一样,处以极刑或断其手足,或驱逐出境;对犯淫乱的男女和诬蔑贞节妇女者,处以鞭刑,对男女窃犯要断其手,以做效尤;对犯罪后悔罪自新者,可以免刑(见伊斯兰教法)。此外,在生活习惯等方面,还针对古代阿拉伯人对食物的过多禁戒,规定只有自死物、流出的血液、猪肉以及非诵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不能食用;针对阿拉伯人嗜酒以及因酒醉影响宗教活动而对饮酒加以禁止,同时对迷信和引起不和的求签、占卜和赌博等亦予以禁止。

(6)传说人物故事
关于对古代先知即“安拉使者”或与之有关人物的叙述,其中包括
阿丹及其妻子哈娃、易德立斯、努哈、呼德、撤立哈、易卜拉欣及其二子伊斯玛仪、伊斯哈格、达乌德及其子苏莱曼、叶尔孤白及其子优素福、舒阿卜、穆萨及其兄哈伦、鲁特、艾优卜、优努斯、易勒雅斯、宰凯里雅、叶哈雅、尔撤及其母麦尔彦、艾勒·叶赛、左勒基福勒、左农、鲁格曼、赫迪尔和“双角人”等。这些人物除呼德、撤立哈和舒阿卜外,其余人的故事情节均可在《圣经》中看到类似的记述。《古兰经》中除了有一章对优素福的故事讲得比较完整并具有故事性外,其余人物的事迹有的断断续续散见于数章之中,有的只提及人物的某事或某言,有的甚至只提及其名而未讲述其任何事迹。这些人物中除了阿丹妻子哈娃和尔撤之母麦尔彦和“双角人”外,均被《古兰经》称为先知或“使者”,连同穆罕默德共为28人。《古兰经》在将这些人物作为人类的典范加以推祟的同时,还提及一些凭藉权势阻挠先知们传教或加害于他们的反面人物和氏族,如法老、戈伦、礼鲁特以及滥斯人、阿德人和赛莫德人等的故事。另外,还提到为逃避多神教迫害,躲进山洞沉睡三百年后重临人间的“山洞人”(亦称“七眠子”)的故事。《古兰经》将这些不同时期的传说人物用一条反对多神、信仰一神的线索加以串连,构成一个一神教的道统,而穆罕默德则是这个被认为已经中断的道统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他所宣传的伊斯兰教是对过去众先知所奉行的宗教的恢复和继续。

《古兰经》成书的过程

1.记录。启示颁降时期,希贾兹地区虽有少数著名而重要的
文献和诗歌用文字铭刻在石头上,但一般文学作品、演说词和冗长的宗谱,却靠人们的记忆保存流传,因而早期的启示主要是靠口传和背诵记忆的。据记载,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时期,就有人记录他宣布的启示,而正式设置启示记录人则是在迁到麦地那之后。专司记录者将所听到的启示记录在皮革、石片、兽骨或椰枣叶肋上,同时其他人也有记录自己所听到的启示的。穆罕默德去世后,记录启示的皮革、石片等散乱地保存在各记录者的手中,尚未整理成册。当麦地那的伊斯兰政权还未来得及整理启示的记录时,阿拉伯半岛上便发生了“叛教”事件。哈里发艾布·伯克尔等人从平息叛教的斗争中体会到,只有将安拉启示的《古兰经》保存下来,以它为思想旗帜,先知开创的伊斯兰事业才能继续得到发展。于是决定由曾经担任过专司启示记录的栽德·本·萨比特主持其事,搜集、整理分散的记录,并加以核对、誊清。规定凡采纳一段经文,必须有另外的文字或口头材料作为旁证,单方的记录不予接受。经缀辑成册后,命名为“穆斯哈夫”(意为汇集本),交给第一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艾布·伯克尔去世,移交给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欧麦尔遇刺后,由他的女儿、先知的妻子哈夫赛保管。

2.统一定本。644年奥斯曼任哈里发时,伊斯兰教已随同阿拉伯人的远征传播到半岛以外的广大地区。为了向人们阐述教义,就需要有
经典为根据。但在艾布·伯克尔时期汇集的“穆斯哈夫”仅有一部,并保存在麦地那,难以发挥指导各地区统一启示的作用;而保留在人们记忆中的经文和个别人手抄的经文片断,既不完整,也难免有错漏;加之当时记录经文的文字还很简陋,同义词又多,各部落的方言也很复杂,因而又出现了各传抄本在编排、个别用词以及某些词的读法和断句等方面不一致的现象。此外,在远征阿塞拜疆地区的胡泽法军队中的叙利亚人同伊拉克人,因各遵自己的读法而发生的严重斗争事件,震动了麦地那的当权者,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抄本对增进团结和宣传教义的重要性。于是奥斯曼又指派栽德等人,以艾布·伯克尔时期搜集起来的汇集本为依据,重行进行订正、整理,统一《古兰经》的内容和章次编排,并以古莱什语统一《古兰经》文字。整理成书后,定为“标准穆斯哈夫”,亦称“奥斯曼定本”,以区别于艾布·伯克尔时期的汇集本,并令抄出数部,除麦地那保存一部外,分送麦加、大马士革、库法、巴士拉等重镇,并宣布其他抄本一律无效,予以焚毁。至今,全世界穆斯林都通用这个定本。

3.章节编排。
奥斯曼定本的《古兰经》包括114章,各章长短不一。最长的有286节,最短的只有3节。每章的长短和节次,据说是由先知通过诵读、教读的方式基本确定下来的。奥斯曼定本没有采取按启示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而是将一篇具有伊斯兰教义纲领性的祷词作为全经之首,将一些同当时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长篇编排在前,将那些阐述一神思想、谴责多神崇拜和叙述古代先知事迹的较长篇章编排在中间,而将一些早期降示的短篇置于末尾。后来,《古兰经》的诵读家和研究者以先知迁徙麦地那为界限,将迁徙前降示的称为“麦加章”,迁徙后降示的称为“麦地那章”。前者约占整个《古兰经》的2/3,后者约占l/3。至于经文的分节,不完全是根据一段完整的意思,有些是按读时的句读来划分,有些又以句尾出现词性相同、音律和谐的词作为分节的标志,所以各节长短不一。由于对某些经文的分节标准有不同的主张,故对《古兰经》节数就有近l0种不同说法,其中最少者为6204节,最多者为6666节,中国明、清两代的穆斯林学者都采用后一说法。埃及是较早印刷《古兰经》的伊斯兰国家之一,它的官方版本采用库法派的分节法,为6236节。现在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出版的《古兰经》多沿用这种标节法,所以《古兰经》的节数也已趋于统一。

4.改进书写文字。《古兰经》原用古体阿拉伯文即
库法体书写。这种文字只有辅音字母,没有元音及音符,读音全靠老师传授。然而,《古兰经》在哈里发国家初期是唯一的宗教经典,也是唯一成书的阿拉伯语和宗教课教材。为了便于学习《古兰经》和阿拉伯语,就必须设法改进和健全阿拉伯语的拼音和书写。首先是伍麦叶王朝派驻巴士拉省的总督齐亚德提出,在保持《古兰经》原貌的原则下改进其书写方法,并委派艾布·艾斯沃德·杜埃里从事这项工作。杜埃里遂按阿拉伯人的标准读法一字一句地朗读,让助手根据他的读音和口形给每个词尾的字母标上元音。这种在词尾加元音符号的方法,初步解决了阿拉伯语语法中心内容的尾变问题。但是阿拉伯语中有几个形同音异的字母,书写上仍不易区别,同时每个词除了词尾字母外其他字母仍无读音符号,读时还会发生错误。到了阿卜杜勒·麦利克任哈里发时期,伊拉克总督哈贾吉便委托奈斯尔·本·阿绥姆和叶哈雅主持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改进了杜埃里的标音,把那些读音不同而形状相似的字母用点加以区别。到了8世纪中叶,阿拉伯语法学家哈利勒创造出静符、长音、叠音等符号,并改进了杜埃里标点的元音符号。随着阿拉伯文正楷体的出现及其在官方文书中的广泛使用,《古兰经》文字遂由库法体改为容易辨认和书写的正楷体。这种文字书写的改进过程,大约经历了200多年,到l0世纪上半叶始由阿拔斯王朝两个善于书法的大臣伊本·穆格莱和伊本·伊萨在博学的穆贾希德的协助下最后完成统一的书写定本。以后,历代《古兰经》的研读者,在经文上又逐渐增加了一些符号,指出每节的句读和读音的长短以及字母的同化,并在每章前注明本章章名、节数、降示次第等。所以当今各种版本的《古兰经》,同当年奥斯曼定本在书写形式上已有所不同。

《古兰经》的启示和记录

《古兰经》是在二十三年(公元六一零——六三二年)的期间依照临时发生的事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陆陆续续地零星启示的。最初启示的是:“你当奉你的能创造的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以人所未知。”(96:l-5)最后启示的是:“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
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

全部《古兰经》共计一百一十四章,穆圣在麦加传道的期间启示了八十六章,他迁移到麦地那后启示了二十八章《黄牛章》是最初启示的),大部分是比较长的。当时为了某一件事情,或某一个问题,而启示一节或数节,有时降示整整的一章,例如第一章和第一一二章,便是一次启示的。穆圣每奉到启示,立刻就传授面前的门弟子;会写字的,立刻就把它记录起来;不会写字的,立刻就把它紧记在心上,当面就背诵给他听,看背记得正确不正确。他们再把它传授给不在场的教友。当日,他们以学习《古兰经》为最重要的功课,故圣门弟子多有能背诵全部《古兰经》的。穆圣有几位书记,专负记录《古兰经》的责任,如宰德(Zaid ibn Thabit)、
阿里(‘Ali ibn AbiTalib)、伊本·默斯欧德(Abdullah ibn Mas‘ud)、武百耶(‘Ubayy ibn Ka‘b)、欧斯曼(‘Uthman ibn‘Affan)、艾奈斯(‘Anas ibn Malik)等是比较著名的。穆圣把新的启示口授他们,他们就把它记录在一块皮子上,或一片石板上,或海枣树枝上,或驼羊等的肩胛骨上。‘他们记录《古兰经》的时候,犹如背诵的时候一样,穆圣指示他们这几节应该记录在某章的某节之后。穆圣在拜内或拜外,常常当众朗诵《古兰经》一章或数章,门弟子也听熟了。因此,《古兰经》每章中各节的次第,是穆圣在世时早已编定了的。至于各章的次第,那是圣门弟子编定的,大概是把比较长的放在前面,把比较短的放在后面,但也不一定是那样的。因此,阿里所编排的《古兰经》,各章的次第,是依年代的先后;又伊本·默斯欧德和武百耶所编的,各有其特殊的次第。

《古兰经》的整理和保管 】  

穆圣去世后,《古兰经》还没有定本。艾卜.白克尔(Abu Bakr)继位的第二年,叶麻默(al-Yamama)战役,能背诵全部《古兰经》的圣门弟子,有好几位牺牲了。欧默尔(Umaribnal-Khattab)向艾卜伯.克尔建议整理《古兰经》,以免散佚。艾卜·伯克尔说:“使者没有做过的事,我们怎么能做呢?”但欧默尔终于说服了他。他就使人去把宰德找来,对他说:“你是一个有才智的青年,我们对于你是毫不怀疑的;你还替使者记录过启示。请你把《古兰经》搜集起来吧。”嗣后,艾卜伯克尔又聘请了武百耶、阿里、欧斯.曼三人来协助宰德。他们四位都是替穆圣记录启示的,又都能背诵全部《古兰经》他们组织了一个《古兰经》整理委员会(在那个时候,当然没有此类名称),经常开会整理他们以前所记录的启示,以背记的资料和记录的资料,互相校对。他们校到第九章(《以讨白章》)第一二八节和一二九节的时候,只有背记的资料,却没有记录的资料,后来,费了很大的工夫,在艾卜·胡宰默(Abu Khzaimaibn‘Aus)的家里找到了记录的资料,他们才放着笔。第三三章(《艾哈萨卜章》)第二三节的记录资料,也是费了许多工夫,才由胡宰默(KhuzaimaibnThabit)的家里找出来的。他们把全部《古兰经》整理起来,交给艾卜·伯克尔保管。他去世后,归欧默尔保管。欧默尔去世后,归他的女儿圣妻哈福赛(Hafsa bint‘Umar)保管。

《古兰经》的统一和流传

回历二十五年(公元六四五———六四六年),
叙利亚伊拉克穆斯林亚美尼亚和阿塞尔拜疆战役中曾为《古兰经》的读法而发生争执,侯宰斐(Hudbihibnal-Yamani)目击这种情形,感觉不安,返回麦地那后,报告哈里发欧斯曼,并且建议说:“在这个民族象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样分裂之前,你赶快设法挽救吧。”欧斯曼就派人去对哈福赛说:“请你使人把《古兰经》的资料送来给我们,让我们抄录几部,然后送还你。”欧斯曼命宰德、伊本·左丕尔(*bd-ullahibn Zubair)、赛义德(Sa‘id ibn al-‘Asi)、阿卜杜拉赫曼(‘Abdurrahman ibn al-Harith)等人誊写了好几部。宰德是麦地那人,其余的都是麦加的古来氏人(Quraish),欧斯曼对他们说:“倘若你们为《古兰经》的词语而与宰德的意见不一致,那么,你们照古来氏人的方言抄写吧。因为《古兰经》是依他们的方言而启示的。”他们通共抄了七部,一部保存在麦地那,其余的分寄麦加、大马士革、也门、贝海赖尼、库法、百索拉等地。欧斯曼下令把其它的抄本一概焚毁。欧斯曼下令抄写的《古兰经》,称为定本(al一Mushafal-Imam),或欧斯曼本(Mushaf‘Uthman),现在通称欧氏本(al-Mushafal-"Uthmani)。现在全世界通行的《古兰经》,只有这种定本,这是欧斯曼对于伊斯兰教最大的贡献。

《古兰经》的影响和地位

《古兰经》既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第一部韵体散文形式的阿拉伯文献,在阿拉伯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它的内容直接反映了7世纪初发生于阿拉伯半岛并对后来阿拉伯民族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场伟大社会变革,故又是研究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以及当时半岛社会情况极重要的历史文献。阿拉伯语《古兰经》是带韵的散文,语言凝炼,节奏明快,铿锵有力,其语言辞藻和表达形式,至今仍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典范。该经中的某些命题和典故,一直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学的创作题材。由于《古兰经》在语言文字上的权威性,使阿拉伯语得以统一和规范化,这对散居于许多不同国家的阿拉伯人维护其语言和心理上的统一,曾经产生过巨大作用。《古兰经》的哲理是伊斯兰教义学和阿拉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法制思想和道德规范,成为中世纪以来伊斯兰国家当权者经世治国的依据。历史上,
伊斯兰国家的人民也曾以《古兰经》的有关内容为思想旗帜,进行反对封建专制和外来侵略的斗争。在中世纪,围绕《古兰经》,形成了经注学、古兰学、诵经学等专门学科。穆斯林学者曾写过不少介绍、评价和赞颂该经的专著;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后,不少的社会科学家、文学家以及近代的一些东方学家,对《古兰经》也进行研究,相继发表过评论,肯定了它在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古兰经》对于阿拉伯语文的贡献

《古兰经》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占一个最高的地位,一千三百年以来,《古兰经》是阿拉伯语文的典范。

阿拉伯半岛,原是一个偏僻的地方;阿拉伯人,原是一个无名的民族;阿拉伯语文,原是无地位的。在《古兰经》以前,阿拉伯人并无书籍;虽有很多的诗歌,然而都是非常鄙俚非常浅薄的,不过歌咏酒色,描写掠夺,严格地说起来,不得称为文学。有了《古兰经》以后,阿拉伯人才有文学,阿拉伯语文才成为一种有力量的语文。随着阿拉伯民族的发展,《古兰经》传播到亚非欧三大洲上,对于许多民族的文学史,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司腾迪斯博士(Dr. steingass)说:

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假若没有《古兰经》阿拉伯语文会呈一种什么状态呢?这不是一种徒然的冥想。阿拉伯语中曾经出现过许多写实的和浮夸的优美的诗歌,但那些诗歌,大部分是保存在人民的记忆中的……。而且诗歌不是与文学相等的……。阿拉伯人分为许多部落,永远互相残杀;他们的各种不同的方言,使他们更趋于分离;诗歌是追随着部落的,阿拉伯民族,势必分为很多的宗族,各族有各族的诗人,他们歌咏爱情和战争的诗歌,现在一般冒险的旅行家,还能加以采访的……。

但《古兰经》对于推动阿拉伯文学的发展所采取的策略,不仅是综合一种方言,而赋予它一种语言所必具的力量,同时使记载成为必需的事情。而且《古兰经》的结构,对于这个发展曾提供了两个绝对必需的因素,就是在已有的诗法上增加修辞和斯文的要素……。

穆罕默德对于为自己的人民创造一种文学,还做了一件更伟大的,更有决定性的工作。在《古兰经》内能支配回教徒公私生活的篇章里,他曾创了一种散文体,那种文体将永远成为最优美最纯洁的文学作品的典型。

欧洲作家对于《古兰经》的评论

我希望读者对于《古兰经》的真相,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的认识,放在下面征百机位欧洲作家比较客观的评论。

赛尔说:

《古兰经》的文体,通常是优美而且流利的……。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在描写上帝的尊严及其德性的地方,《古兰经》的文体,是庄严而且堂皇的,它能迷惑听众,连穆罕默德的敌人,也有承认真魔力的,由此可以想见他的成功到了什么程度。

巴麦说:

阿拉伯最优秀的作家,对于阿拉伯文学的功绩,绝没有能与《古兰经》相提并论的,我们对于此点,并不觉得惊奇。

雷因说:

麦加初期的启示中包含着一个伟大的宗教中最崇高的教义和一个大伟人心中最纯洁的德性。

歌德说:

《古兰经》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其文体因内容与宗旨而不同,有严正的,有堂皇的,有威严的——总而言之,其庄严性是不容否认的……。这部经典,将永远具有一种最伟大的势力。

司腾迎斯博士说:

我们有理由说:《古兰经》是最伟大的典籍之一。其中宣布关于上帝独一的最高真理的文辞,是威严而且典雅的;描写人类因顺从或违抗上帝的意旨而受报应的文辞,是借高音的旋律而引动一个富有诗才的民族的想象的;屡次欧对使者(穆罕默德)加以鼓舞和安慰的文辞,是触动那个民族的朴素的——几乎是天然的——热诚的。再加上对他所教导的人民的一个严厉的警告,并且叙述古代若干先知的事迹。日常生活在公私的各方面与这新宗教的教义相协调的时候,《古兰经》的语言,很能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

因此,作为一种文学产品的《古兰经》,其功绩或许不可用富于主观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先人为主的格言去加以衡量,而应当用它对于穆罕默德同时代的人和他的同乡人所生的效果去加以评定。它很有力量地、使人深信地对一般听众的心灵讲话,而将许多离心离德、利害冲突的部落铸造成一个结实的、组织完密的民族,并且以许多高尚的观念去鼓舞他们,那些观念,与直到现在还统治着阿拉伯人意识的一般观念比较起来,真有天训之别,再加上《古兰经》文体的美妙,故能将许多野蛮的部落改造成一个文明的民族,而将一种新的纬线织人历史的旧经线之中。

缪义尔说:

有史以前,麦加和整个的阿拉伯半岛,早已沉面于精神的麻痹之中,
犹太教基督教哲学的探讨,都只有微弱的和暂时的影响,对于阿拉伯人的意识,不过象微风掠过安静的湖面,处处吹起了涟确,下面的水,仍然保持其原来停止和寂静的状态。阿拉伯人浸沉于迷信、残忍、邪僻……之中。他们的宗教,是一种粗野的偶像崇拜;他们的信仰,是对于鬼神的迷信的恐怖……。回历纪元(公历六二二年)前十三年,麦加是死气沉沉地处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之下。那十三年的工夫究竟引起了什么变化呢?……犹太教的教义,早在麦地那震动当地人的耳鼓;然而他们听见了这位阿拉伯的先知惊心动魄的声调,才从酣睡中觉醒过来,并且突然地跳进一种又新鲜又热烈的生活之中。

这件奇迹发生之前,要想在世界上找一个比阿拉伯人更涣散的民族,是很困难的。有一个人站起来,借着他自己的人格和他所宣称的上帝的引导,居然实现了一件不可能的事——就是把这些好战的因素统统联合起来。”

司密斯说:

这是穆罕默德所宣布的唯一的奇迹——他自己所谓“永久的奇迹”,这确是一件奇迹。

赫什斐尔说:

野蛮的阿拉伯人,由伊斯兰教迅速地跨进文明的境域,其开化之速,是同等级的任何民族所不及的。就说服的力量、文辞的动人、结构的奇妙这三方面而论,《古兰经》是不可及的。回教世界上,科学的各部门,都有过奇异的发展,这也不能不归功于《古兰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兰经》抄本】

近日从青海省文物局获悉,由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清真寺保管的我国现在年代最早的手抄本《古兰经》,目前已由
南京博物院专家成功修复,青海省有关部门正在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将其列为国宝级文物。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我国少数民族
撒拉族聚居地。据历史传述,撒拉族的祖先来自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的马雪州撒尔赫斯地区。700多年前,撒拉族的祖先由于不堪忍受派系斗争,从遥远的中亚向东迁徙,最后定居在今天的特化县街子乡。这部《古兰经》便是撒拉族祖先当年从中亚带来的,一直被撒拉族人民视为历史的见证和传世之宝,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由于这部的《古兰经》长期以来一直存放在街子
清真寺里,风化、风蚀非常严重,很多地方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6年10月,由中国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权威专家,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所长领衔的南京博物院“青海循化《古兰经》修复小组”负责,对这部《古兰经》就地实施保护修复,成功地完成了保护工作。

目前,青海文物管理部门正协同有关单位进行《古兰经》的复制工作,复制完成后将分别存放于青海省博物馆和街子清真寺,替代原件进行展览。

【尾语】

凭着这部《古兰经》,穆罕默德在二十三年之中把一盘散沙似的阿拉伯人鼓铸成一个坚强的民族。凭着这部《古兰经》,阿拉伯民族在百年之中解放了亚非欧三洲上被
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所奴役的几百万人民。后来,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阿拉伯人为了使新入教的各民族和自己的子孙能正确地了解《古兰经》经义,而草创阿拉伯的文字学、文法学、修辞学、圣训学、教律学、法理学、教义学,并且记载穆罕默德的遗教,以及阿拉伯的民间歌谣、传说和故事。因此,阿拉伯语文的学科和伊斯兰教的学科,都是以《古兰经》为中心的。故《古兰经》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在伊斯兰文化史上,都占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

(图片:古兰经  东篱小菊制作)
 
 古兰经”一词是阿拉伯语“古尔阿尼”的音译,来自根词“给拉艾”,意为“诵读”。因为安拉降示给穆圣的第一段经文就是“你以造化的养主的名诵读吧!”(96: 1)。这也是《古兰经》名称的由来。称《古兰经》又称《可兰经》。又名“甫尔嘎尼”(意为辨别,即辨别真伪善恶)。它是安拉在穆圣二十三年(公元610—632)的传教活动中适时地零星地用阿拉伯文降示给穆罕默德的一部综合性大法典。
《古兰经》从降示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穆罕默德最大的奇迹,它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包括中国穆斯林在内的各国穆斯林信仰和遵循的一部根本法典。它既是伊斯兰信条的源泉和教法创制的依据,也是一切穆斯林的行动指南和道德规范的准则。
《古兰经》的内容,按体系来划分,大致分为三类:①信仰。②法律。③伦理。从具体内容上可分为四项:①命令:即命令人们做一切应该做的好事。②禁止:不准做一切违主违教违法的事情。③警示:让人们警惕一切惩罚的严厉性。④承诺:使人们了解一切善功都将获得优惠的奖赏。因此,《古兰经》在穆斯林的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它能引导人类于正道,遵从《古兰经》引导的人,能获得两世吉庆。在今世做一个敬主爱人的好穆斯林,在后世凭着安拉的恩典进入天堂。
(一)《古兰经》降示的社会背景
《古兰经>降示的过程,也就是伊斯兰复兴和发展的过程。我们知道伊斯兰复兴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当时半岛和世界各地的状况是: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日益尖锐,战火连绵不断,道德风尚极端败坏,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因此,那时人们十分渴望和平安定和统一。《古兰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下降的。穆罕默德也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开始传播伊斯兰的。
(二)穆圣接受《古兰经》的过程
穆圣是孤儿,少年时牧放过羊,从二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一直替人从事商业活动,在宗教方面没有什么较大而明显的作为。但是他经常独自到麦加城郊的一个小山洞内隐居。他在那里思考宗教及社会的各种复杂问题,他既为伊斯兰的失迷而苦恼,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不满。他极力寻求复教和改造社会的真理。有一天他正冥思苦想,突然听到一种清晰的声音:“你读吧!”(依格勒),他惊奇地说:“我不会读呀!”这声音一连催促了他三次。他还是说:“我不会读。”于是哲布来依勒天使奉安拉的命令用阿拉伯文教他念,“你以造化与养育你的主的名义读吧!它用血块创造了人类。你的尊贵的主用笔教人所不知道的”。 (96: 1—5)这是穆圣四十岁时(公元610年2月1日)接到的第一段启示。这标志着穆罕默德已正式受任为使者,来教化世人。从此安拉不断降启示于穆圣,及时为他解决难题,拨正航向,使伊斯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衰微走向兴盛。
(三)《古兰经》的整理和保管
穆圣在世的时候,《古兰经》并未编纂成册。因为当时一方面穆圣健在,另一方面有好多圣门弟子都是哈菲祖(能全部背颂《古兰经》的人)。所以当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按着《古兰经》的明文规定来处理和解决。这时编辑和整理(古兰经》的任务还不十分迫切。在穆圣去世以后,有些哈菲祖也在历次战争中陆续地牺牲了。眼看着《古兰经》有失传的危险。鉴于这种情况,欧麦尔向第一任哈里发艾卜·白克尔建议:“赶紧整理《古兰经》,以免散失。”艾氏采纳了欧麦尔的建议,并马上下命令,叫欧麦尔等人把所有零散的《古兰经》章节,全部整理出来。而后交给艾氏本人保管。第三任哈里发欧斯曼命令宰德等人,按着古莱什人的方言即阿拉伯语抄写了七部《古兰经》,并统一了标点符号。欧斯曼本人保留了一部,把其他六部,分送到麦加、大马士革、也门、库法、白萨拉、巴林等地作为统一的标准本。现在世界上流传的《古兰经》就是这统一的标准本——欧斯曼定本。这是第三任哈里发欧斯曼于穆圣去世后的第十九年,完成的一项重要而神圣的业绩,也是他对伊斯兰最大的贡献。
(四)《古兰经》的章节和下降的时间
《古兰经》共有一百一十四章六千二百三十六节,为了诵读方便又分为三十卷。《古兰经》章节的顺序,并不是按着降示时间的先后编排的。如开端章并不是首先降示的,而世人章也不是最后降示的。其实第一次降示的是第九十六章血块章中的一至五节。而最后降示的经文,则是第五章筵席章中的第三节:“今天我为你们完成了你们的宗教,也全美了我给你们的恩惠。我愿伊斯兰作为你们的宗教”。穆圣在麦加和麦底那先后传教二十二年零八个月,史称二十三年。
《古兰经》各章节下降的原因,一般是根据穆圣在传教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不同情况而下降的,都是有针对性的。如在对敌作战、被人询问、与人辩论、解答质疑、决定重大事件和处理重大问题的时候,穆圣陆续向人们宣布安拉的各项启示。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沪ICP备07011992号
    咨询QQ: 1317634013 E-mail:lixuelian332@126.com
    我要啦免费统计
    中国上海市
    QQ:111519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