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上02章 设卦观象 | |||||
作者:南怀瑾: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2403 更新时间:2007-9-2 | |||||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与鬼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大家研究《易经》,我再三爻强调的,就是八八六十四卦的顺序一定要背得来。如果要想运用的话,还必须把天干,地支,阴阳,五行都弄清楚了,才可以。 “圣人”是泛指我们的老祖宗,有智慧的,有道德,有成就的人。圣人设卦是说八卦是以往古圣们假设的。说到这里,我们对《易经》这部书,不要看的太神秘,太去迷信它;但不要轻视它,看的太轻易太单纯了。不过《易经》的神秘色彩,在我们中国是由来已久的。记得我们小时候,晚上睡觉针头下放一本《易经》,就不怕鬼了。所以我们小孩子们,个个都读《易经》,就是因为怕鬼。(^ _^ ) 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说:“圣人设卦”。这个卦的是个逻辑符号,是假设的。《易经》的八卦跟八八六十四卦,究竟在讲什么,大家千万不要作成固定的看法,这样就不能学《易经》了。假定我们的艺术家学了《易经》,也可以另外画一种抽象画,那何尝不是《易经》呢?所以《易经》包括了一切学文。孔子这个报告,重点在设卦,设是假设之辞,卦是符号,古人解释卦者挂也。卦是卦在天体上我们看的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等于我们墙壁上挂的画一样。所以说,卦者挂也,自然界的一切都摆在那里。拿我们的话讲,卦者摆也,摆在那里给我们大家看的,也就是太阳呀,月亮呀,风呀,雨呀,所有看的见的自然现象。所有圣人设卦,就是把一切自然现象,假设了一个代号,作什么呢?让我们观现象,观察这个自然现象。 透过了这个符号的含义,观察自然界的现象——一切的山川河流风物气候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观察清楚以后,“系辞焉而明吉凶!”《系辞》是卦下面的文辞文句,凡是卦下面写的文句就是系辞。例如乾,元,亨,利,贞,就是所系的辞,辞就是文辞,是加以文字的解释。由这个自然的现象加以人文思想的解释,而使我们明白了吉凶。 “吉凶”两字大家要注意,天地间的事不是吉,便是凶;不是好,就是坏;没有不好不坏的。不好就是坏,不坏就是好。做生意,如果没有赚钱也没有赔本,在你认为没赚没赔,没赚没赔就是赔了,赔了精神,赔了时间……所以没有不赚不赔的事。由此可知天地间的现象,只有两种:不是吉,便是凶。所以说“系辞焉而明吉凶”,吉凶的道理就是如此。 系辞的汇总叫做《系传》,为孔子所作(卦爻下面的辞,为文王,周公所作)。一般人写文章,说这个人的文辞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个“辞”不是诗词歌赋的“词”,这是不通的。不过大家都这样用了,你便也见怪不怪,跟人家讲下去,也就是了。如果说“词章”如何,那就爻用诗词的词了。孔子写的《系传》,有上下两篇,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论文或心得报告,孔子那是叫《系辞》。因此他说“系辞焉而明吉凶。”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吉凶是哪里来的?拿物理现象来讲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我们知道就是阴阳.物理世界中抽象的就叫阴阳,实质的就叫刚柔。刚就是阳,柔就是阴,像矛盾,事实上也是互相推荡的一种现象。在中国的文化思想中,矛盾也不过是一种现象,就是《易经》所谓的象。它表示了这种变化的关系,说明了矛与盾的原理。 像太极拳的推手一样,你推过来,我推过去,两种力量.互相推荡,”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洋人们讲逻辑什么的,讲到矛盾呀,统一呀,肯定呀,否定呀……大家认为高明得很,以为这就是学问。我们当年也拼命地读,但我读完以后就丢了,那不过是变化的现象,没有什么了不起。等干现在讲心理学,举出很多的个案.证明这个心理反应是如何如何。这样做法很辛苦,个案看完了.有没有用?这些心理状况也许是社会上普遍发生的现象,也许是整个的社会心理发生的变化.总之,变化的过程太多了。譬如说我们用的电灯,开了电门我们只感觉它亮,小知它随时都在变化;刚开始那一秒的电已经消耗了,它随时在消耗,随时在成长,随时在生灭。可是大家看不到这个变化,只看到电灯在亮着。而《易经》已经看到这个变化.知道这个过程,所以它指出物理世界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两大原则大家要记住。 观察自然的现象,《系辞》告诉我们自然现象的涵义。拿佛学来说.自然现象中山河大地是无情的东西;一切众生,像我们这些有生命的人,是有情的东西。所以佛学称众生为“有情”,是有灵性,有思想的;物质世界则是无情的东西。是没有思想的,“圣人设卦”,让我们观察到无情世界的现象,“系辞焉而明吉凶”。众生是哪里来的,也是宇宙物质世界的一种现象。“刚柔相推”,是两种正反质能相互推动.因而产生了有情世界的一切众生。 假使这两大原则把握住了,知道丁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理,你想卜卦算命的话就可以百算百准了,不过这个中间也有它的变化,是看时、空的大小来决定的。像医生看病,说今天病好一点没有?病人说没有,还是很痛。但你昨天还痛得躺在床上,今天已经可以下床活动了,已经不错了。可是人总不满足,因为他不晓得“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道理.大家懂了这个原则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学《易经》了。 人生的历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这三个道理,就是最高的人生哲学,也就是政治哲学。我们知道.宇宙间只有两个现象:一个吉,一个凶。那么吉凶又是怎么来的?好与坏是怎么来的?是人为假定的。人类心理自己反应得失的一种现象,就成为“失得者,吉凶之象”了。譬如我想赚钱,钱到了我手,就是大吉大利;钱不到我手或失掉了,这就是凶。所以吉凶是人类心理相对的一种反应,天地间没有所谓绝对的吉凶,也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这是指形而上者而言。 所以形而上者“没有”,形而下者“有”。有是哪里来的?是由人类心理来的。吉凶是怎么产生的?也是从人类心理的判别而产生的。譬如说青年人谈恋爱,谈到最热烈的时候很得意,但你不能就认为是吉。表向上看来很得意,事实上,说不定失意已暗伏在里边了。现在觉得很好,到时候分开也很痛苦啊!我常常说一个人求生不易,但求死也很难。想死还真不容易呢,跳水太冷。上吊很闷气……没有一样好受的。这些是非好坏都是从心理现象来的。 同样的.吉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失得的心理现象。我常说你学了《易经》以后就不要卜卦了,因为八八六十四卦没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也没有一卦是大凶的,充其量告诉我们“吉、凶、悔、吝”四个现象。人生也只有四个现象,这就是《易经》阴阳的四象,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太极以西洋人的说法,就叫做本体、叫上帝,佛家叫如来。我们中国文化不来这一套,不给它加一个宗教的外衣,也不赋予它一个假定的名词——本体;这个万有的生命,我们叫它太极。太极就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永远代表两个相对的力量,两仪就生四象。两仪生了四象,就是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人文世界的一切现象也只有四种 “吉、凶、悔、吝”。怎么叫悔昵?就文字看,知道就是后悔,人生对任何事情每一刻都在后悔中。刚刚吃饭的时候,菜很好吃拼命地吃,吃饱了,肚子难过了.后悔了,“刚才少吃一口多好”。这就是悔。悔字以我的解释,它真正的意义,只有一个名词可借用来说明,才最恰当,就是佛经上讲的“烦恼”,这就是悔。佛经讲的烦恼不是痛苦,是开始时心里感到很烦,过久了感到不舒服,也不是痛,可是随时随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烦、很苦恼,也就是不高兴。一般人说的烦恼,就是《易经》的悔。“烦恼”两字是印度的宗教文化,后来传人中国的。 吝是什么?吝就是困难、是悭吝。整个《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只有吉、凶、悔、吝四个变化。四个之中只有一个吉是好的,其余三个成分都是坏的。悔吝是小凶,不是大凶,不好,也不是太坏。宇宙间的刀事万物不动则已,一动只有四分之一的成分是好的.四分之二都是坏的。这个以后还要再讲,现只先说一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忧就是忧愁、烦恼。虞就是思虑,脑子不停地想;用脑筋叫做虑。用脑也很痛苫,一个人要不痛苫,什么都不要想才好。不用脑筋,只睡觉,睡醒了走来走去最舒服。但是那很难做到,绝大多数人都要用脑筋;只要用脑筋就有忧愁,就有烦恼。所以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也”;由此可知宇宙间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离不开“吉凶悔吝”四个字。所以人生只要有思想。就有烦恼,心理上就有得失,得到了高兴.失掉了痛苦、烦忧。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有进有退,这就是变化。“进退之象”,就是各种的变化。如果反过来讲,什么是进退呢?就是“变化之象也”。同样地,“失得者吉凶之象也.忧虞者悔吝之象也,进退者,变化之象也”也是很好的文字,其理论是一样的。不过前者是把结论先拿出来讲,后者足把主题放在结论里头来讲。 这是古文的写作方法,它变动不居,又是音韵铿锵的,不但可以朗诵出来,而且还可以谱在乐器上而演奏或歌唱的,一个字也不能差。它的音韵要清楚,像吉凶者,失得之象也等都是很好的文字,也是很好的音乐。 我们学了《易经》后,如何来判断一个问题呢?现在根据《易经·系传》孔子思想的原理,来告诉大家怎么样才叫吉凶.那就是“失得之象也”.或者说“失得”两个字也可以。假设我们问什么叫做悔吝?答案是“忧虞之象也”。什么叫做变化?答案是“进退之象也”。这是《易经》讲的,不要自作聪明.随便乱加乱减.那是不行的。孔子把答案都告诉了我们。你只懂了这些就可以了。下面孔子进一步再来发挥。 下台一鞠躬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在物质世界里.孔子《系辞上传》第一章中,提到“刚柔”这两个字。刚就是阳,柔就是阴;白天就是阳,属于刚;夜间就是阴,属于柔。所以说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换一句话说.这个物理世界是一阴一阴,我们夜里看到的是黑暗、是阴,但黑夜并没有什么可怕。譬如我们的手,翻过来足这面,翻过去是另一面,一阴一阳是它的变化,白天夜里也只是变化的现象而已。所以懂了《易经》之后,就不会怕黑夜,更不会怕鬼,阴阳只是现象.与鬼没有关系。 我们年轻时怕鬼,现在我却想看到鬼,因为鬼比人友善得多了。假若我们跟鬼交交朋友,不是也满好吗?可是鬼还看不到呢!我尤其喜欢夜里,因为夜里比白天舒服得多了,夜深人静时那份安闲、那份静谧真是好,白天却嘈杂得不知道搞些什么才好。所以这就是观念问题。 其实太极并没有昼夜,昼夜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变化。假设我们利用现在的科学,去太空,在太空也不分昼夜了。昼夜是地球转动而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完全是由地球自身形成,而是由于太阳、月亮、地球转动的结果。一个球被挡住了就变成夜里.太阳照到那个球时就叫白天,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说,“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因此产生了一个哲学:人有了白天的忙忙碌碌,夜里总要休息一下;同样地,上台忙了一阵子后,总要下台来歇歇;下台久了以后,说不定还要再上上台,这一上一下,也就是“昼夜之象”也,没有什么,而是很自然的现象。 人生的价值
下面讲到卦,圣人设卦.卦有六爻,“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先天图是画三画的,如乾为天 ━━━━━━━━━ ,坤为地 ━ ━━ ━━ ━ 等等,都是三画。后天八宫卦是用六画的。如乾为天━━━━━━━━━━━━━━━━━━,天风姤━━━━━━━━━━━━━━━━ ━,每一卦必须有六爻。爻就是交的意思.彼此交互的关系。 《易经》的卦为什么有六爻?六爻是由三个步骤来的。什么叫三极呢?就是天、地、人。这足中国文化的特点:上曰天,下曰地,中间是人。天地有没有缺陷呢?以《易经》看起来,天地是有缺陷的,天地并不圆满。譬如,西方人说天地是上帝造的。实在说起来,也算是粗制滥造。如果把这个世界全部造成白天.连电都不用浪费了,还要发明电灯做什么?它永远下雨嘛,也好呀!我们就可以变成鱼啦!也用不到盖房子、造汽车啦!很多的现象都是一半一半,使人忙死了!又晴天,又雨天,有时还刮台风。我常说笑话,人的眼睛长得不好。如果前边长一只,后边长一只,不是前后都看得见吗?鼻子也长得不好,吃饭还用牙齿咬。有人说眉毛长得也不好。如果长到手指上.连牙刷也可以省了。这个笑话是说明了天地有缺陷。于是中国文化中提到人文文化的价值,也是孔子曾经讲的一句名言——人生的价值在“参赞天地之化育”。 说到这里,我讲一段亲身经历的故事,这已经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在四川大学教书,还很年轻。他们请我专题演讲,讲题是《人生的目的》。我说这个题目不好讲,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答案,用不到我讲。这个题目已经告诉了大家,人生是以人生为目的,其他的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如西方人认为人生是以享乐为目的啦!还有孙中山先生以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啦!其实亨受也好、服务也好,都是后人为它加上去的。 什么叫目的呢?像我今天来上课,上课是我的目的;大家从家里走来听课,听课是大家的目的。人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没有一个人会在妈妈肚子里问:我为什么要生出来?我生出来的目的是什幺?没有一个人是问明自了才生出来的。到底人生以什么为目的?我告诉你.大声地告诉你,人生是以人生为目的。这个题目本身就是答案,还有什么好讲的! 如果勉强来说人生以什么为目的,古今中外的说法都是空谈。拿孔子的话来说.人生的目的,我们不能说都是人生的目的,应该说是价值才对。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足在“参赞天地之化育”。参赞就是弥补的意思,弥补天地的化育之不足。如天要刮风下雨,人类发明房屋把风雨挡住,可知人生的功能是参赞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帮助万物。因此中国文化把天、地、人并称为三才——宇宙间的三才。提到人的价值,在中国文化中把人提得非常高。现在我们听到外国人讲一声人道主义,便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我看了真有无限的感慨。这些人真是可怜.忘记了自己的文化。放眼世界今天讲人道主义的,除了我们中国以外,都是乱吹的,都是后生晚辈。大家回头看看我们的《易经》,那才真是人道主义的义化。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这个天、地、人的三极一动,就是六爻;六爻又动.就生相对的力量,就有了阴阳。也就是说,有了向心力就有离心力。所以读了《易经》以后,我感到很可怕。古人说懂了《易经》便可以为将相,我今天还在跟一位同学讲用人之道:这个人对我们忠心耿耿的,我们对人家也绝对地忠诚,但是到了利害关头要命的时候,忠心不忠心便不知道了。囚为有向心力,便有离心力。我常常说.世界上谁又是最可靠的人?连自己都不可靠,还能够相信别人吗?因为人是会变的,人文思想的产生,是希望人在动乱要命的时候,能够不变,那就是圣人,有道之人,三极之道就是这些。这个“道”,在这个地方讲的是原理,都是形而上原理,《易经》所以有六爻的答案就在这里——所谓“三极之道”也。因为变动是互相对立的。因此三极就产生了六个变化。我们老祖宗老早就发现了。自然科学进步到现在。也没有超过这六个范围,这就是“三极之道”也。上面讲的都是以物理世界的自然现象,说明它发生过程中的道理。 孔子的思想观念不同,他是以人文为中心。我们看看下面孔子所说的,他又把大自然的法则一一拿人文的观念来讲,也就是物理科学的原理.用到人生的哲学里边来。 心安故理得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这是说,我们要懂得自然科学的原理,用之于人生哲学。君子是受过高深教育的知识分子,应该了解这个道理。居,就是平常,后世的古文叫平易.意思是说一个人平平常常,所居就能够平安,心安理得。心安理得这四个字,最初是在《易经》里边提到的,心安后那个道理——真理就自然产生出来了。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居而安者”,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何以这样排列?它有它的原理,你懂了这个原理.就懂得人生了。所谓“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这里孔子已经告诉我们,《易经》是要我们玩的,你要背会了《易经》就好玩了。就像买一副麻将牌来玩,自然会玩出道理来。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夜间不可读《易经》,因为晚上读了《易经》,鬼都会吓哭的。现在懂了其中的道理,就知道夜里确实不可以读《易经》。不是怕鬼哭,是怕自己吃不消。因为夜里一研究《易经》,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还有一点点没弄清楚,再研究一下再睡,继续研究下来,再通了,忽然又发现了一个道理,又进入了另一种境况.这样精神又来了,又不要睡了……就这样一下到了天亮还不知道。古人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那是真的.一点也不假。坐下来读《易经》,不知不觉一个春天就过去了。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孔子告诉我们学《易经》的重点,《易经》的每爻,下面所系——吊在那里的一句话,就是爻辞。这里边包括了大自然的物理哲学、人生哲学、政治哲学等等,够我们学一辈子的。这两句话是孔子告诉我们学《易经》的好处:学了《易经》,懂得了《易经》,我们便心里很安详,少烦恼、少痛苦,就是“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的道理。第二个问题就是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孔子说“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就是说学《易经》不要部么严肃,要我们很轻松地去研究爻辞,就这么简单。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下而告诉我们一个重点: “是故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大家注意!这里告诉我们,大家学了《易经》,是要我们“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不是要我们来卜卦算命的。“观其象”.我们人生,人与人接触,每天一起床,自己当天的运气自己知道,一看自己的现象就知道了, “观其象而玩其辞”,我们观看现象之后,要再看看爻下面的辞句,几千年经验累积下来,其中含义,有个原理你自己要能找出来。“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我们人随时在动,你要做生意,念头动了,或者你当公务员,上级给你一个命令去办一件事情,这也是动……一动另一个现象就来了.你观察这个变化,就懂了《易经》,“而玩其占”。占就是占卜,可以未卜先知,晓得这件事情如果照这样办,结果是什么样子;如果照那样办,结果又是什么样子,自己都已经知道了。也就是说懂得了人生,自然会达到未卜先知。“而玩其占”,不要卜卦就已经知道了。 下面一个重点告诉大家,就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我们信宗教,请神帮忙,统统没有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他力能够帮助你的。学生求老师.请老师帮个忙,我说办不到。我是你老师,也帮不了你。有时候请妈妈帮帮忙,也做不到。肿子痛,求蚂妈帮我痛一下,可能吗?不要说妈妈,上帝也一样做不到。 人要怎样才能做到?靠自己,自助则天助。自己保佑自己,上帝才能保佑你,一切来自自力。中国特有的经验,唯有自己先站起来,自己帮助自己,才能“白天佑之,吉无不利”。自佑,自己保佑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得到他力,“自天佑之”这个天,就代表他力给你的感应。来自他力的一切,就叫感应;有感就有应,所以自己能够自力站起来,“自天佑之”.那么上天才能感应你。自己如果站不起来,你躺在地上我扶你一把,会走路啦!如果我放了手,你又躺下去,下一次我再也不干了!只好让你永远躺在地上。所以人要能自助才能天助,能够自立自强的人,才能大吉大利。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易经》告诉我们:人生命运都掌握在自已手里,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 以经解经
有关《易经》的著述,这几千年来太多太多了!《四库全书》收藏之富,也是群经之冠。其中对《系辞》的解释,真是众说纷纭,不看还好,越看越糊涂:《四库全书》中的这些注解.大部分的要点我都看过。发现古人们的解释,跟我们现代人一样,各有各的主观,而且重点多着重于文字的诠释,尤以汉儒为然。 外国人常把研究中国的学问叫做“汉学”,这是很错误的一个观念。“汉学”是我们中国史化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是谈汉朝学术问题的。汉朝的知分子处于中国文化空前的大浩劫——秦始皇焚书之后,很多古书都被烧毁。那时候的书.是由当时人背出来的。为了怕有错误,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把每一个宇、每一个句子,都加以考据。往往因为一个字的考据,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要一百多万言,看了叫人头大。为了一个字,古人吃饱了饭没有事干,走火入魔钻到牛角尖里去.拼个死去活来.写了一大篇,那是不能看的。也不是不能看,而是越看越叫你不懂。讲句不客气的话,有时候我认为真应该把它烧掉,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再想想,有用的地方也许还有。所以今天我们要想读得懂自己文化的古文,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经解经。别人的很多注解先不要看它。因为先看了别人的注解,有些观念就会先入为主。如果你的主观先被人拉住了,以后便很难变化。所以我主张以经解经.有时你读它的本文,前边不懂的地方,等你读了后边。那前边的也就懂了。即使错了.也错得很少,不会离谱。假使看古人的注解,有时候错下去,一错就是几十年,回都回不来,临死后悔也来不及了。再说一家有一家的注解,各家的注解太多了,多得让你没有辨识的能力。所以说以经解经才是读经最好的方法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