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贵州黎平,鼓楼下的歌舞升平 | ||||||||
作者:莲(摘) 文章来源:中国贵州网 点击数:2513 更新时间:2007-1-15 | ||||||||
对歌要持续一周(正月初一—初七)。对歌期间,本部落的许多中老年群众和孩童也来看热闹或帮唱,卡房内外被围得水泄不通,整个村寨都沉浸在一片大歌声中。 侗族专家吴定国介绍,侗民对大歌十分痴迷,民间素有“苟偿唢,嘎偿赛”之称,侗语意为“饭能养气和身体,歌能养心和灵魂”。他还告诉我们,现在县里正将侗族大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斗牛场选在村庄附近一片河边洼地里。 斗牛的时候河边各处站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的观众。参加比赛的斗牛共有20多对,这些专门饲养的斗牛个个膘肥体壮,无不长着一对匀称锐利的大角,大角顶端还有用铁皮做的护角。 斗牛要持续3个多小时。斗牛开始前,先进行一个简要的踩堂仪式,即有10多人组成的乐队围着斗牛场转一圈,边走边敲打锣鼓、吹奏芦笙。踩堂结束,随着三声铁炮的响起,斗牛便开始了。每次出场的斗牛有两三对,一对结束,另一对就补上,场上终始保持三四对。听说斗牛的配对是经主人同意自愿结合的,一般强与强、弱与弱结合,每次只斗一场,最后的冠军往往要经过几年的打斗才能产生。我发现,许多斗牛就在出场的那一瞬间,即向对方发起猛烈的攻击。实力相差悬殊者,一方很快败下阵来;而势均力敌者,却互不相让,要连续打斗多个回合。最有特点的是势均力敌者,它们打斗时,不仅经常发生“叭……叭”的撞击声,还经常出现双方相持的场面。每当这时,牛主人包括群众都要发出欢呼声和助威声,整个斗牛场犹如杀声震天的战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双方斗牛不分胜负需要重新拉开时,双方牛主人要同时用绳索去拉对方的牛,用这种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牛并体现公平原则,如果因拉对方牛不慎造成对自己牛的伤害,对方不负赔偿责任。 岩洞距县城28公里,坐落在一条呈“C”字的溪流两岸及山坡上,全村共有9个自然寨,近3700人,岩洞镇政府也设在这里。这里还设有一处侗文化家园,是一位叫邓敏文的先生开办的,我吃住就在侗文化家园里,非常方便。
我发现这里的鼓楼与当地其它建筑以及侗族人的生产、生活、习俗的联系十分密切。鼓楼前边大多有一个广场,附近还有与之呼应的风雨桥、戏台和成片的吊脚楼民居。所以一年四季不论什么时候来,鼓楼都是最热闹的地方,村民们不仅经常在鼓楼里边议事、休闲,还利用鼓楼打晒稻谷、吃社饭,甚至老人去世后,丧事也要到鼓楼去办,让灵魂从这侗族人喜爱的地方走向另一个世界。
祭祀开始,先吃饭,后踩歌堂,吃饭的地点设在祭坛西侧的地上。大家围成一圈,饭菜主要有糯米饭、红肉、煮白菜、酸萝卜,还有米酒、啤酒、饮料等,饭菜和酒水都是由各社团均摊的。吃饭前,先进行两个简单仪式:一是由鬼师向圣母进行汇报并征求意见,时间约20分钟;二是由一位主祭者向圣母坟施供并进行祈祷,时间约5分钟,接着就开始吃饭饮酒。“干一个!干一个!”的对酒声不停,虽然酒菜都很简单,但大家吃喝得却非常尽兴。下午2时多吃饭结束后,接着在圣母坟周围踩歌堂。踩歌堂时,一人领唱,众人附和,歌声粗犷高亢。大家要手拉手并边唱边跳,舞蹈动作原始古朴,可能因有些歌词带有淫语,连他们自身也会发出阵阵笑声,据说这是圣母最愿意听到和见到的。 来源:《文明》杂志社 | 图/文:杜新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