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云南的阿昌族 | |||||
作者:丽(摘) 文章来源:中国云南网 点击数:2063 更新时间:2007-1-13 ![]() |
|||||
阿昌族手工业发达,特别是铁刀具生产最为著名。阿昌刀的特点是锋刃坚韧、耐用和美观。 阿昌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喜欢唱山歌。阿昌族衣着黑色,年轻媳妇喜欢在高包头上罩块黑布,前面起,后面斜拖在脖后,穿对襟短衫黑筒裙。未婚男子打白包头,已婚男子打藏青包头,青壮年在脑后留一尺多长的包头布,小伙子随身佩带腰刀。 阿昌族信鬼灵,崇拜祖先,有些地方的阿昌族和傣族一样信仰小乘佛教,过泼水节。每年农历正月初四"窝乐节"是传统民族节日。 恋爱:
当姑娘和小伙子心心相印、又完成了上述互赠礼物的过程后,他们就可以约定佳期,举行婚礼了。 婚俗: 阿昌族历史上曾有抢婚和逃婚和习俗。抢婚一般由以下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男女深恋,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两人只好商定由男方来抢婚,造成既成事实后,迫使女方父母同意;二是订下婚约后姑娘反悔,男方不甘心,只好强抢,迫使姑娘就范。逃婚一般发生在双方父母都不同意的情况下,恋人只好双双逃走,以此争取婚姻的自由。上述习俗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变化,现已基本绝迹。 阿昌族结婚按长幼顺序进行,如长子未婚,次子和次女也不能结婚,姐姐未嫁,妹妹和弟弟也不能先于姐姐结婚。如弟妹先于哥姐结婚,则要举行"跨越礼"和给哥姐一些钱,以对哥姐表示道歉和尊敬。
阿昌族也有过年习俗,从腊月二十四起准备过年。初一至十五忌舂碓。犯忌认为牛马不吉,会招引虎豹入寨咬死猪羊。酿甜白酒,做米凉粉,点豌豆粉,罐腌腊腌菜、豆鼓、豆腐等各种风味副食,由主妇操持,之前妇女要净手,忌串门,否则认为腌制副食品味不好甚至会腐烂。年三十晚吃年饭,饭前先择佳肴到寨头神树下祭献寨神,再回家祭家祖神灵。祭时,户主率全家磕头揖拜并燃鞭炮祭奠。忌未祭先食。 初一晨,妇女休息,由家中男子抢挑水井里的第一担水。去时,男子执纸火香烛、大米一把及硬币数枚,放井边以谢水井神。初一全日忌扫地。初一忌走亲访客。初二合村欢聚于秋场祭秋神,竖秋杆,谢绝妇女参加,谢绝外寨人进秋场。首次打秋须请寨中长老主持祭祀并择一男童打秋后,众人才可上秋娱乐。 礼仪及禁忌: 阿昌族的卧房分布在正堂两边,老者居左边,其他居右边。男性长者忌进已婚晚辈的卧室。未婚男子可住厢房或厢房楼上。女性忌住楼上;男子在楼下,忌妇女上楼。忌妇女跨踩农具工具。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飞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通过劝饭讲情说意,乃至唱劝饭山歌抒情,表示欢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缘由。
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阿昌族婚礼举行3天。在婚礼中新娘、新郎逐桌去敬糖茶,客人喝毕放少许钱币于杯中。 阿昌族丧俗: 行土葬俗。少数患恶病或妇女难产而亡者,须先行火葬再棺木土葬。死于寨外者,忌抬回寨内。人死后殓棺时尸体忌人、猫、狗等动物跨越。死者可带生前喜爱之物殉葬,但忌带金属物,故死者生前镶牙也得敲掉。阿昌族在举行丧礼时多由“活袍”主持,彻夜诵经,敲 锣奏哀乐,高唱“孝歌”。出殡后,禁忌动 锣、抬丧棒等,否则认为寨中又会死人。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