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羌族礼仪舞蹈《克西格拉》 | |||||
作者:admin(摘…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网 点击数:2179 更新时间:2006-12-22 ![]() |
|||||
今天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北部岷山地区的羌族,是华夏56个民族大家庭中始终保存最初族源,具有最古老民族历史的唯一民族。 远古时代以游猎为生的氐羌部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在5000余年的民族变革中,它经历了中华大地各部族间的征战、吞并、分裂,以及在不断的迁徙中与多方地域的土著氏族或部落进行融合,由此出现了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民族具有羌族成分的事实;另一方面形成,变原来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氐羌部族,为如今只存于四川松潘以北岷山地区、人口稀少的羌族。 任何一个民族原有的古老文化和习俗,都会伴随着岁月的演变更替、民族间的交流融合而日益丰富。羌族是一个具有民族语言而没有文字,保留着许多古老习俗的民族。但由于居住区长期与藏族毗邻,使某些生活方式、歌舞称谓和祭祀崇拜等方面受到藏族风俗习惯与宗教的影响。但即使是这样,属于羌民族自身无论在建筑、祭祀形式、传说、民间工艺、歌舞等方面,仍然遗留下诸多闪耀历代辉煌,保留着充满古拙而浓厚羌风遗韵的人文景象,令人瞠目、赞叹而流连忘返。 四川是个山多、河流多,地形复杂的省份。若想深入川北羌族地区,去亲眼目睹充满异域风采的民俗歌舞活动,那必须从成都出发先到四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茂县,然后再奔赴岷山之中的各个羌族集聚地。要想考察羌族古老的礼仪舞蹈《克西格拉》,就必须花上将近一天时间,在高山叠嶂的重重包围中驶过漫长的柏油路、石子路、土路和用脚踩出来的羊肠小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座座矗立于高山之颠、朴实无华的羌寨“邛笼”时,那距离目的地岷山深处的西尔地区麻窝乡西尔瓜子寨就不远了。 出于古羌人之手,高耸挺拔和造型不一的“邛笼”建筑,不但在我国56个民族中是唯一的,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它作为古老羌族的文化符号,拥有着高度的建筑科技水平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早在《后汉书·西南夷传》中,就对古羌部族冉駹人的住所“邛笼”有“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匍匐于这些守卫山寨“邛笼”之下的,便是羌民的居所 — 依山而立、鳞次栉比、古朴而凝重的灰白色石头房子。一挂挂晾晒在不同高度屋顶上或垂落在石室窗下的火红辣椒和金光灿灿的玉米棒子,赋予了蔚蓝天空下每座石头房子无限的生机。而且别于他族的是,这里每座房子的屋角上,都叠放着大小不一的白色石块,但这绝非出于“装饰”而是来自在远古时期羌族祖先与外族交战,在寡不敌众、面临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得到白石神的搭救而使羌族绵延至今的传说。此后,羌族对白石神的崇拜和敬仰便留存至今,至使羌民们以通过在屋角堆放白石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白石神的崇拜,同时获得神灵的保佑。 羌族是个性情豪爽、喜爱歌舞的民族。羌族的歌舞主要分为两大类:祭祀舞蹈和自娱性舞蹈。羌族自古笃信万物有灵而崇拜多神,认为亡灵对生者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对丧葬礼仪尤为重视。这里要谈及的《铠甲舞》便是祭祀中的一种礼仪性舞蹈,是古代将士出征前或为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民族英雄举行追悼、超度亡灵时所举行的歌舞活动,羌语称之为《克西格拉》。 在羌族习俗中,举行任何祭祀仪式以及欢乐歌舞之前,都要先饮咂酒。在举行《铠甲舞》前,人们首先将大酒瓮摆在举行活动的麦场中央,然后有人还抬来了盛满开水的大木桶。当一切准备就绪,负责整个“仪式”的司酒,手拿长柄木勺用羌语向人们大声讲了一番话,全场立刻安静下来。披挂牛皮铠甲、头戴插满雉鸡翎和牦牛尾鬃毛头盔的老年武士们,便高举火枪、刀戈,在麦场外成一列纵队静候仪式的开始。麦场旁一派藏族盛装打扮的老年妇女们,并肩而立组成“仪式”歌队, ![]() 按照羌族传统,饮用咂酒的顺序由年龄最大、辈份最高的妇女开始,然后以辈份高低进入麦场用酒杆顺次吸饮。有意思的是,只见司酒在每个饮酒者吸吮咂酒后,都要用水瓢舀开水注满酒瓮。这是羌民们利用咂酒比重大于开水的道理,在毫不影响咂酒浓度下掌握瓮中酒量消耗情况的同时,还能为再次酿新酒做好了准备。 《铠甲舞》在饮完一巡咂酒后正式开始了。伴随着妇女们边摇动身躯边轻轻吟唱的歌声,武士们重新入场,在缓缓的绕行中他们继续举刀、鸣枪,还不断阵阵发出“嗷一呀,嗷呜!”的喊叫[图3],以营造森严、肃穆的气氛,来达到驱邪、镇魔和保护亡灵长存的目的。在绕行数圈后,武士们开始以不断变换队形,相互对打、拼杀的列队表演来体现古代将士英勇奋战状况的“征战舞蹈”,以此对后代进行不忘先辈为民族而战的传统教育。《铠甲舞》虽然没有特殊的舞蹈技巧、华丽的舞姿和场面,但它那庄严雄浑的气势却负载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礼俗文化。 ![]() 在武士们退场后,歌队的妇女继续伴随着沉稳、缓慢的歌声,潇洒地表演着摇臂、转身、提腿、摆胯等舞蹈动作,使刚才激烈的厮杀场面重新回复到慰藉亲人和寄托哀思的气氛之中。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