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孔子说:“富贵的人用钱财送人,有学问的人用言辞送人” | |||||
作者:admin摘 文章来源:空间 点击数:5304 更新时间:2012-2-22 ![]() |
|||||
孔子说:“富贵的人用钱财送人,有学问的人用言辞送人”! 【弟子规】言: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解读:原文的意思是: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看待事物或与他人相处,如果都能多看别人的长处,少揭他人的短处,这样不但和自己相处的人愉悦欢喜,而且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自己。因为每个人在某个方面肯定都会有比我们做得好、做得出色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带着谦卑的心去寻找他人的闪光点,那么即使和有很多缺点的人相处,也能从他人身上受益。 就是所谓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与此相反,如果我们带着傲慢的心,仗恃自己有那么一点学识,用评判和挑衅的眼光来看待周遭的人与物,那么即使是圣贤的教诲,我们也能找到一些“疏漏”和“失误”,最终也无法受益,站在原地踏步不前。 人生百态犹如一面镜子,见人缺点易,不责人缺点难。人的优点与缺点在镜中会表露无遗,无处遁形,但智者可以借之反思警戒,而愚者却人中看戏而沉迷悟!重要的是自己有无反省的攻夫。假使一个人能够处处做到自己的本分,他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指责别人的过失上。如果把别人的缺点、过失放在心上,则会无心看到他人的优点。 鲁国的孔子苦苦钻研“礼”的学问,但耗时耗力却一无所获,为此,他感到十分苦恼。当他听说老子经过多年苦心探索钻研,知识渊博,并著有《道德经》,已经求得天道的消息后,就决定拜访老子。 老子看见孔子,便热情地问道:“你来了,我听说,你现在已经成了北方的贤者,可不知你是否已经懂得了天道?” 孔子回答说:“还不曾弄懂天道。” 老子又问:“那么,你是如何去探求天道的呢?” 孔子回答说:“钻研‘礼、仁义’,以制度名数来寻求的。 如今已有整整五年的时间了,可是还没有得到。” 老子又问:“你又怎样继续去寻求呢?” 孔子回答说:“我是从阴阳的变化中来寻求,已有十二年了,可仍然没有得到。” 老子说:“是啊。阴阳之道是眼睛不可看到,耳朵不可听到,言语不可表达,是通常的智慧所不能把握的。因此,所谓得道,只能是体道,如果试图向认识有形、有声之物一样去认识道,用耳朵听,那是听不到的,用眼睛去看是看不到的,用言语去表达,也是没有合适的言辞能够表述清楚的。” 老子稍微停了一下,看了看孔子,又继续说:“寻求道,关键在于内心的感悟。心中没有感悟就不能保留住道;心中自悟到道,还需和外界的环境相印证。因此,可以说,得道之人是无为的,是简朴而满足的,是不以施舍者自居,也无所耗费的。自己正的人才能正人,如果自己内心不能正确领悟大道,心灵活动便不通畅。, 临别时,老子对孔子说:“富贵的人用钱财送人,有学问的人用言辞送人,我不算有学问的人,但还是送给你几句话吧。”老子停了一会又说:“孔丘啊,你要恢复的周礼已失去生命力了。你时来运转时就驾着车去做官,生不逢时时就像蓬草一般地随风旋转。要知道善于经商的人总是将货物藏起来,好像什么也没有;有高尚道德的人容貌谦虚得像个笨人。抛弃你的娇气和过高的欲望吧!这些东西对你没有什么好处。” 老子的一席话,对孔子触动很大,他对自己的学生说:“鸟,我知道它们善飞;鱼,我知道它们善游;兽,我知道它们善于奔走。对于鸟,可以用箭射它;对于鱼,可以用网捕捉;对于兽,可以用陷阱擒获。至于天上的龙,我不知道龙的形状,也不知道它是怎样乘着风飞上天的。我今天看见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啊!” 孔子问礼“的典故,则表明伟大的圣人,在看见他人比自己优秀的一面时,会不远万里前去请教,而作为今天的凡夫俗子,更加应该去效仿古人,看见他人的优点,及时地加以学习,使之变为自己的优点;而在看到他人的缺点,也应该马上引以为鉴,反观其身,有之则改过,使其优点的口袋越来越鼓,缺点的口袋越来越瘪。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