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理”的由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大理旅游网  点击数17682  更新时间:2007-10-22 23:06:2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据有关大理的史籍记大理图片_大理风景图片_02载,"大理"一词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礼"与"理"谐音,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的意思。"大理"一词最早始见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国",以国号的形式出现。此后"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
    南诏第十一世王世隆在位时期,南诏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代,世隆极力倡导佛教,广建寺庙,兴起学习中原汉文化之风,想"以礼治国",力图来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并于唐懿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9年)改国号为"大礼国"。
    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权臣郑买嗣杀了南诏第十三世王舜化贞,灭亡了存续近200年的南诏国,夺得政权,建立"大长和国"。在大长和国建立后26年(公元927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了大长和国第三世王郑隆  ,灭了大长和国,拥立清平官赵善玫为国王,国号"大天兴国"。过了10月,杨干贞又废赵善政而自立为王,国号"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灭了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开始以国名在史籍中出现。
    段思平是在从公元902年到公元937年南诏灭亡后的30多年间,洱海地区出现了三个短命王朝仓促更替、民不聊生、分崩离析的历史背景下夺取政权的。段思平建立政权后,实行新政,改革旧治,推行礼治,便取国号为"大理",意思是大大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理"与"治"同义,"大理"即"大治"的意思。

[1]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