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鼓浪屿建筑博览
作者:林林(摘)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2198  更新时间:2007-1-2 22:10:3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鼓浪屿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宋元时期称“圆沙洲”,又称“五龙屿”,岛上有“龙头石”“龙头山”。明代始称鼓浪屿,因岛的西南海边有一块大岩石,长年累月被海浪冲出一个洞,每逢潮涨,海浪扑打岩洞,发出如擂鼓的声音,人们叫它为“鼓浪石”,小岛也就叫鼓浪屿了。

    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帝国主义者强占鼓浪屿达5年,先后有13个国家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人贩子纷纷踏上鼓浪屿,建公馆、设教堂、办学校、炒地皮、贩劳工,还成立领事团,设工部局和公审公堂,把鼓浪屿搞成“公共地界”(租界),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典型。西方列强的到来,当然也带来了西方文明,诸如现代音乐、现代体育等等。鼓浪屿的钢琴中国之冠,出过我位音乐家、歌唱家、钢琴演奏家和小提琴演奏家。这里又是福建足球的发源地,如今仍是福建省业余足球队最多的地方。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蜂拥来到鼓浪屿,抢占风景最美的地方建造别墅公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华侨也回乡创业,在鼓浪屿建起许多别墅住宅,短短15年内就建造了1000多幢别墅。这些别墅小巧玲珑,散落在山坡、海边的绿树丛中,非常幽静别致,颇受人欣羡。在弹丸小岛上有如此众多的各式别墅,在中国是不多见的,现已成为鼓浪屿的一笔宝贵财富。

 

原英国领事馆

原美华学校

原美国领事馆

天主堂

林菽庄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