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毛泽东--他为中国重塑了尊严
作者:admin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173  更新时间:2011-6-7 11:17:5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天空收起最后一注雨丝,将一座洁净的韶山呈献给明媚的早晨。我们兴致勃勃地沿着柏油路走向毛泽东同志故居。


  在毛泽东上过学的韶山小学,导游经常会指给游客看一幅韶山的地图,如果把地图倒过来,看上去有点像中国地图的轮廓。更让人惊奇的是,主席故居在地图上的位置正好跟首都北京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吻合。你说这到底是巧合还是神奇?

 



 

 


  且不说究竟是巧合还是神奇,这故事倒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消息: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要竖立10尊名为“20世纪伟人”的雕像,其中之一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谈到为毛泽东立像的原因时,该市官员乔治?弗雷切表示,这是因为“他为中国重塑了尊严”。


  “他为中国重塑了尊严”,一句话,说出了为什么今天人们如此津津乐道种种神奇故事的原因,因为他带领共产党人缔造了新中国,因为他让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

在毛泽东遗物馆,展示柜中一张护理记录吸引了我的目光。上面清楚地记载着:1时10分,看文件15分30秒;13时18分,看文件12分;16时37分看文件30分……


  这一天是1976年9月8日,是“为中国重塑尊严”的毛泽东去世的前一天。毛泽东看文件、看书11次,共计2小时50分钟。每一次都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了不长时间,就又昏迷了。

 



 

 


  毛泽东用他的一生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蓦地,又想起老人家那首着名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人豪情,大气磅礴。回望历史深处,往日帝王所缺欠的,又岂止是文采和风骚。在韶山,无数瞻仰者心中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敬意和怀念,无不凝结为一句话:是您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

不敢相信:日本人崇拜毛泽东很疯狂(组图)

 







  如果你在日本探问一些60岁左右的日本老人,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告诉你,他们的偶像曾经是毛泽东。





日本青年在读《毛主席语录》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是红色的日本。当时中国掀起的一轮轮红色高潮,亚非拉独立运动如潮汹涌,再加上美国在越南无可理喻的军事行动,使当时的日本青年纷纷选择向左转。

 



  日本意识流大师——大江健三郎的许多小说中,都有对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左翼运动的正面及侧面描述。





  他们一聚就是上万人,手挽着手肩挨着肩,高呼反美口号,行走在东京、京都、大阪和冲绳的大街小巷。



  当时的电视台、电台、报纸经常会有关于中国文革运动的报道,与在中国一样,这些报道一再激起那些20岁左右,冲动而热情,又富于牺牲精神的日本青年的革命激情。





  日本共产党则借机通过印刷大量《毛选》、《最高指示》以及其它文革文献,催化这种热情,使这些处于亢奋中的青年也梦想在日本复制中国的那场运动。





当然,由此也与日本当局产生了一次又一次冲突。



  青年们的不满在冲突中逐渐上升,为今后更激烈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在1960年代的学生运动逐渐转入低潮后,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赤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日本赤军共分为“赤军派”,“联合赤军”和“日本赤军”三派,相继在1969年到1971年之间成立。





  联合赤军在1972年2月29日一次包围战中,被日本警方歼灭,幸存者加入了日本赤军。而赤军则于更早的一次与警察的突击中被歼灭。



  在游行中,他们常常将毛的画像高高举起,并把毛的语录用鲜血写在横幅上,而他们则在横幅和画像下,表情庄严的前进着。



  这样的画面不时出现在当时的电视、报纸和期刊上,成为当时日本的时代写照。





  直至1979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日本左翼的外部精神源泉彻底断绝,许多左翼青年在绝望中自杀,左翼运动由此走入了低谷。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