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儿子学中医 | |
作者:杨志勋 文章来源:zgw 点击数2349 更新时间:2010-2-24 23:02:1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儿子学中医
(一)引子 在七岁的儿子将三根稚嫩的手指老道地搭在朋友宽厚的手腕上开始诊脉的一刹那,立刻吸引了一片惊奇的目光。当儿子依着脉诊口诀逐个说出脏腑、三焦、命门的脉象后,朋友们开始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孩子,真的能学懂博大精深的中医吗? 此时此刻,作为父亲的我,心中除了阵阵欣慰外,涌起的却是对杨志勋教授,对他开办的儿童国医系列教育班,对承载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往圣先贤们的深深感恩之情。 两年多来,每到周末,清新中医诊所里就童声朗朗,热闹非凡,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杨教授开办的免费儿童国医系列教育班开始上课了,口诀朗诵、义理讲解、营养体验、运动健身、药材辨识、趣味故事,整个课堂安排得井井有序,儿童和家长听得津津有味。 杨教授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了“学医先学道,做事先做人”德育的重点,强调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圆通”之道入门,让孩子们在精神层面学会做中和之人,为整个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在医理和法术方面,突出了对阴阳、五行、脏腑及其生克变化关系的理解,帮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处理自己的健康问题。 这里的学员,最小的才四岁,最大的有十岁。听众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还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有商界、技术界的精英,有大专院校的学生。大家在国医文化博大精深的氛围中,反思、吸取、探索,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 两年多来,杨教授自筹经费,逐步解决了场地、教材、设备的问题,从启蒙班到现在的入门班,先后有三十多位儿童受益,其中一直坚持听课的八九名儿童已经初步窥见中医殿堂的门槛。 (二)儿子 儿子姓刘,名尚瑾,1999年11月生人,属兔。2006年9月,经姜兆聪妈妈的介绍,第一次参加了启蒙班的学习。从此以后,一年多来,无论风暑雨雪,雷打不动地参加了每次学习。下面,就以儿子学习中医过程中的二三事进行追忆。 启蒙班教材共分十五节,每节又分理念和框架两个部分,共需三十多次才能讲完。儿子从第十二节才开始进入,基础比较差,前面的很多概念没有建立起来,尤其是对课堂上问答较多的五行对照关系不了解,学习比较吃力。儿子很苦恼,说爸爸我听不懂。我开始鼓励他,我们一切慢慢来,先把目前学的记住。好在口诀朗朗上口,儿子又有背诵经典的经验,现学的课程即使无法背诵,印象也比较深刻。 几周过后,张美娟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五行对照表,我们父子开始突击学习,从金木水火土、肝心脾肺肾,到喜怒忧悲恐,生长化收藏,逐步建立了概念,课堂上就容易一些,儿子的兴趣也明显提升。同时,儿子对口诀中的内容也建立了初步的概念,比如教授提问,好吃的东西可否一次吃个够时,他可以“太过与不及”来应答,得到鼓励后,信心增加很大。 进入到复习课后,儿子对第一节“做事先做人,学医先学道,诚信与包容,天道之核心”等内容非常感兴趣,主要的原因是它们与儿子背经时学的《三字经》、《弟子规》、《大学》、《老子》等有一样的东西,能够理解。此时,儿子与同学的交流更多,关系相处也更加融洽。此时,在张老师的教育下,儿子对辨认药材兴趣盎然,经常一个人玩索样本,一段时间下来可以认识包括甘草、生地、熟地、灵芝、首乌等二十多种药材。 复习课进行几周后,儿子开始对健康的话题感兴趣,特别是自己进行药罐疗法体质提升后,日常生活中关于医药的话题明显多了起来,当发现我有抽烟、长时间加班、喝酒等有损健康的情况时,规劝的话语也多了起来。 进入初级班后,儿子对口诀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在加深,与先前相比,在家长的引导下,开始具有一定的关联思维能力,也开始对日常生活的现象以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解释。例如,对“有无”的概念,可以作出形象化解释,“无”为妈妈未生前,“有”为妈妈已生后。 在暑期集训中,第一次没有参加成,第二次全程参加了,这是儿子第一次离开父母与同学们一起独立生活。开始时,他感觉到很不习惯,有孤独感。随着时间深入,逐步适应了这个环境,第二天,学会玩五行牌,第三天,背诵了课堂口诀,第四天,帮助老师干家务,第五天,学会了脉诊口诀,第六天,开始学习把脉。经过这次集训,我觉得孩子提高了一大块,开始逐步将课堂所学与临床相结合。 近期,在老师指导下又开始学习当秘书,练习待人接物、洒扫应对的基本能力,从接电话、让座、倒水、跑腿干小事做起,干得挺来劲。同时,在教授手把手教导下,在诸多患者协助下,诊脉能力又有所加强。 我相信,在国医系列教育过程中,儿子会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进步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为他自己日后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成才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 (三)感想 在陪同儿子学中医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与思考,有以下几点感想。 儿童教育关系国家未来,关系民族前途。我们目前在强调儿童技能教育的同时,却极大忽视了儿童的文化教育,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具备较强技能的儿童在成年以后,在处理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社会、个人内部精神与肉体出现的越来越激烈的矛盾时,内无精神动力可依,外无章法制度可寻,难以互相诚信、包容、忍让,不能理解“为人即是为己”的天道内涵,往往会依靠技能和武力走向竞争、斗争、战争,甚至毁灭的道路。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迫切需要有识之士通过不断努力来修正与挽救。 中医以其植根于传统文化“中和圆通”之天道思想,秉承兼顾治国与救人的理念,提倡的整体和谐与健康理念,实在为世界和平发展、人民生活幸福之必需,但是由于经典文辞古奥、理念深刻难测等原因,对医者本身修养提出很高要求,必需具备悟性和灵通,再加以长期密集熏修才能成功,但是在应用起来确是如此的简单、实用、价廉、优美。这些特性对于解决中国十五亿人口的卫生保健问题是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但是,随着一批批医学世家的医者步入老年,后备人才缺乏的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这也是如杨教授一辈老医家寝食难安之所在。我认为,儿童国医系列教育班的兴起,走“中医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是一种非常有效和有生命力的形式。虽然,目前条件简单、规模有限,但是它符合天道,必然得道多助,必然会蓬勃发展壮大。特别希望社会主流力量的关注,促使其快速发展,早日造福亿万社会大众。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